這個故仔的起點,純粹是,既然AI/機械人咁hit,而我們對AI/機械人的理解又得個驚字。不如用個好有趣、香港讀者好少見的機械人世界盃搵位入,用以談人機之分。

有一個小感想,全篇七條片,萬多字,而今次的合作單位是蘋果果籽的專題。日報的網絡版畢竟有其限制,文章Size、篇幅等等,文字經營的故事結構,其實很容易在段段片、網路排版之間消失。日後真應該考慮埋這一點。

無論如何,也是一個新嘗試。

第一部份—日本RoboCup及Robotics人物專訪

RoboCup機械人世界盃。總括而言,他們強的,我們最弱(從巨數據睇Pattern),我們強的他們弱(Common Sense如identify你開心定唔開心、認出牙刷from痰罐刷)——起碼現階段如是。


球賽是甚麼(名古屋):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…/spec…/art/20170924/20161092…

如何訓練一隊波(東京千葉工業大學訓練場):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…/speci…/art/20170924/20161096

同場的Amazon Robotics Challenge —要AI機械認出東西,原來好難。也是人機之分的體現: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…/supplement/20170923/57241283

好了,講完古靈精怪野了。

這裡我想investigate一下,AI滅人的吸睛說法,有幾成真,幾成假;要成真,該具備哪些條件。訪問的富山健教授,是一位表達能力超好的科學人,他的解說,也呼應了Nick Bostrom的說法:AI的進化唔似科幻片,「突然」變異;而是,佢單純為了達到我們目標,無所不用其極。有名的極致例子,是機械人為了幫我們完成一條超級數學題,他會把人類消滅,將地球變成一部巨大電腦。出發點純粹是,要完成我們的使命。

人呀人,好自為之吧

富山健教授談AI: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supplement/special/art/201709

日本卡通片常見機械人。當中的真真假假: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…/speci…/art/20170924/20161098

第二部分:
回到香港,香港RoboCup的表現當然…..因為根本沒有大學參賽,全自動的研究也未算很成熟。在香港,我們唔睇高科技,睇機械人背後的科普教育。原來中小學版的RoboCup Junior好踴躍(很時代的STEM!)。

再看下去,發現了好多舊底的職先/工業中學(即現在都是學業成績唔好的學校),turn out機械人成績好出色。這裡唔單止係勵志故事,而係舊底職先傳統的學校,仲有工藝科(如設計/科技),仲有工場,happens而家又話興maker/ STEM,前職先的這些資源出乎意料地派用場。

香港呀香港,這幾十年,我們丟走了太多東西。

前職先基層學校何南金中學的故事: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…/speci…/art/20170925/20161174

RoboCup Junior 香港區搞手Maverick 訪問: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…/speci…/art/20170925/20162009